文⠠| 源媒匯⠩白⠀
此前因涉及恒大財務造假而遭多家客戶“拋棄”、接連丟掉大單的知名會計師事務所普華永道,開始時來運轉。
近日,中國公布了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服務項目的中標結果,普華永道商務谘詢(上海)有限公司(下稱“普華永道商務谘詢”)中標相關項目。
公開信息顯示,上述項目的采購價格為266.70萬元(合同封頂價),服務期限為2年。與普華永道競爭候選供應商的,包括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畢馬威振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
建設銀行再度與備受爭議的普華永道合作,是否會對相關業務質量和口碑造成一定影響?源媒匯致函建設銀行,截至發稿前,並未獲得回複。
⠅SG評級最高銀行購買ESG谘詢服務
2024年9月,財政部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下稱“普華永道中天”)所涉及恒大地產2018年、2019年、2020年審計項目的違法行為,予以合計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4.41億元的行政處罰。此外,普華永道中天還受到財政部警告,暫停經營業務6個月,撤銷廣州分所的行政處罰。
受此影響,普華永道中天的相關業務目前仍處於停業狀態,大部分客戶丟失殆盡。
據證券時報的相關統計,在普華永道2023年度A股上市公司審計業務客戶中,有75%的客戶在2024年度選擇改聘,其中包括不少銀行客戶,如、、等。
不過,上述處罰針對的隻是普華永道中天。在普華永道中天被處罰禁業期間,普華永道在香港的業務主體——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在內地的業務觸角普華永道商務谘詢仍在繼續展業。
據天眼查,本次中標建設銀行ESG項目的普華永道商務谘詢,為香港公司羅兵鹹永道中國控股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業包括稅務谘詢、投資谘詢、會計服務及谘詢等。
最近一年內,普華永道商務谘詢拿到了內地多家銀行的招投標項目,包括建設銀行、保定銀行、威海市商業銀行、九江銀行、、、河北農村信用聯社、上饒銀行等,服務內容主要涉及信息科技審計、信息科技風險評估等。其中,建設銀行算是級別最高、最大的銀行客戶。
和其他銀行客戶相比,像建設銀行這樣招標做ESG谘詢服務的銀行並不多。
其實,這幾年建設銀行的ESG做得相當不錯。2024年建設銀行明晟(MSCI)ESG評級躍升至AAA,這也是內地銀行首次獲得AAA評級,打破了行業記錄。
不過,在ESG方麵,建設銀行也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建設銀行的綠色信貸在總資產中的占比較低;ESG數據的收集、整理、披露機製不完善;普惠金融的覆蓋麵和可得性仍需提升;金融產品信息披露和客戶投訴機製需要進一步完善;員工薪酬福利也有待進一步提升,等等。
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末,建設銀行的綠色信貸餘額3.88萬億元,在總資產中的比重為10.13%,排在國有四大行第三位;在員工薪酬福利方麵,2023年末,建設銀行應付職工薪酬餘額525.68億元,較同期少250多億元,在四大行中同樣排名第三。
⠦前“避雷”普華永道中天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華永道的金融客戶中,建設銀行是為數不多的曾與普華永道有過深度合作,但在2021年恒大債務危機爆發波及普華永道之前就已改聘新審計機構,成功提前與普華永道完成“切割”的少數金融機構之一。
作為一家國有大行,建設銀行變更會計師事務所並不頻繁。
自建設銀行上市(注:2005年港股,2007年A股)之後,負責其審計業務的,一直都是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畢馬威。2010年8月,普華永道中天正式接替畢馬威,成為建設銀行上市後的第二家審計機構。其中,建設銀行的相關境內業務審計由普華永道中天負責,國際業務由羅兵鹹永道會計師事務所負責。
而在2010年之前,“中農工建”四大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每家各審計一家國有大行已經沿襲多年。自普華永道接手建設銀行之後,四大行中,普華永道拿下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的審計業務,成為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中的最大贏家。
據財務報告,2011年度至2018年度,普華永道每年從建設銀行處拿到的審計費都要比畢馬威高一些,但是8年時間相關費用漲幅並不大。
和同期其他三大國有銀行相比,建設銀行開出的審計費用還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以2018年度為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農業銀行、給出的審計費分別為1.48億元、1.43億元、1.22億元、1.36億元,建設銀行財力由此可見一斑。
在恒大財務造假門之前,建設銀行選擇不繼續與普華永道合作,或與相關聘用規定年限有關。據《國有企業、上市公司選聘會計師事務所管理辦法》,國有企業(含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連續聘用同一會計事務所的時間不得超過8年,確有需要的可延長至10年。
上述8個年度的年報中,普華永道對建設銀行給出的審計意見,均為“標準無保留意見”。從2011年度到2018年度,普華永道中天的簽字會計師分別為:朱宇、閆琳;朱宇、閆琳;朱宇、閆琳;朱宇、王瑋;朱宇、王瑋;葉少寬、吳衛軍;葉少寬、李丹;葉少寬、李丹。
雖然根據相關規定,簽字注冊會計師連續為一個機構提供審計服務不得超過5年,但是除了朱宇擔任建設銀行年報審計簽字注冊會計師5年,上述其他幾位會計師的年限並不長,其中吳衛軍隻有1年,王瑋2年,人員變動均相當頻繁,這在國有大行審計中並不常見。
⠦𒒩安永華明的“坑”
雖然建設銀行完美避開了普華永道最糟糕的那幾年,卻還是被普華永道的繼任者——安永華明給坑了。
一直以來,建設銀行及其子公司的審計,使用的都是一套班子(境內、境外不同)。
最近五個年度,建設銀行及境內子公司的財務審計工作,均由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統一提供審計服務。雖然建設銀行的業績相當穩定,審計工作沒出什麽問題,但是其壽險子公司建信人壽的財報問題卻相當嚴重,經常出現建設銀行財報、建信人壽財報、建信人壽償付能力報告“數據打架”的情況。
據天眼查,截至2025年2月20日,建設銀行為建信人壽控股股東,直接持有建信人壽51%的股權。
對比建設銀行財報、建信人壽財報和建信人壽償付能力報告三個出處的業績披露,數據相當讓人“迷惑”。
以2023年為例,根據建設銀行2023年財報數據,截至2023年末,在新金融工具準則和新保險合同準則下,建信人壽的資產總額為2956.73億元,淨資產67.65億元,2023年淨虧損23.94億元。
建信人壽2023年財報數據為:截至2023年末,建信人壽資產總額為2986.03億元,2023年淨虧損43.04億元。
而建信人壽2023年償付能力報告則顯示,截至2023年末,建信人壽資產總額為2904.05億元,淨資產148.03億元。
可以看到,資產總額指標,建設銀行財報比建信人壽償付能力報告多出50多億元;淨虧損指標,建設銀行財報比建信人壽財報少了近20億元。
數據打架情況,在2022年財報中同樣出現。2022年建設銀行財報、建信人壽償付能力報告披露的建信人壽虧損數據分別為17.67億元、12.19億元,相差了5億多。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數據也是ESG的信息披露質量指標中的重要部分。
接下來兩年時間,在ESG方麵,建設銀行重金雇來的普華永道,能否好好給安永華明上一課?⠀
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該投稿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號立場。 未經授權不得隨意轉載,藍鯨號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