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等來(600438.SH)這位“白衣騎士”,但潤陽股份獲得新的增援。較為特別的是,其獲增資的方式為“債轉股”。
2月25日晚間,兩大光伏設備公司(300724.SZ)和(688516.SH)相繼發布公告,擬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對潤陽股份進行增資,合計增資9億元。具體來看,捷佳偉創的轉股債權總額為7.20億元,增資完成後,捷佳偉創將持有潤陽股份4050.00萬股股份,占轉股後目標公司總股本的8.0899%;奧特維的轉股債券總額為1.80億元,增資完成後,奧特維將持有潤陽股份1012.50萬股股份,占轉股後目標公司總股本的2.0225%。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在本次債轉股增資中,潤陽股份的估值為80億元。這一數字較通威股份擬收購時的最高估值100億元,有所降低。
不過,針對此次債轉股增資,在捷佳偉創和奧特維看來,卻是有助於盡快化解客戶欠款問題,加快公司貨款回收,降低公司壞賬風險。而潤陽股份也有“對賭”承諾,即在規定時間內完成IPO上市或並入A股上市公司。
9億元債權變股權
通威股份宣布終止收購潤陽股份51%的股權後,後者的命運尤其受到外界關注。隨後,捷佳偉創和奧特維“雪中送炭”,卻是以債權換取股權的方式。
捷佳偉創和奧特維都是光伏電池設備廠商,與潤陽股份是上下遊關係,後者曾是全球前五大光伏電池廠商。
在當前光伏行業處於周期性低穀的環境下,作為“賣鏟人”的光伏設備廠商相較於光伏主材(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廠商保持著相對較好的盈利能力。財務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捷佳偉創和奧特維分別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0.23億元、11.6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65.45%、36.91%。此外,捷佳偉創還預計,2024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3億元至31億元,同比增長40.80%至89.77%。
但需指出的是,近些年來,兩家公司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規模與日俱增。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捷佳偉創和奧特維的應收賬款和應收票據總額分別為51.87億元、25.57億元,較2023年同期均出現較為明顯的攀升。這其中,應收賬款增多是兩家光伏設備公司需直麵的現狀——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捷佳偉創和奧特維的應收賬款分別為36.57億元,25.57億元。且根據賬齡構成,以1年以內為主,占比分別為66.70%、98.77%。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2024年9月,111家A股光伏公司應收賬款合計為3473.75億元,同比增長9.52%;應付賬款合計為3724.03億元,同比增長13.92%,兩項數據均處於曆史性高位。有業內人士曾向記者分析,光伏企業之間的“三角債”風險加大,上下遊之間的欠款現象嚴峻,這成為當前行業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
因此,捷佳偉創和奧特維之所以通過“債轉股”的方式向潤陽股份增資,則需要考慮上述行業背景。
事實上,對於此次增資影響分析,捷佳偉創和奧特維也直接坦白:“本次對外投資旨在盡快化解客戶欠款問題,加快公司貨款回收,降低公司壞賬風險,優化公司財務結構,同時也有利於加強與客戶的合作。”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捷佳偉創和奧特維均提及,潤陽股份也在同步處理其他債務,因此這兩家公司債轉股增資後的股權結構以最終潤陽股份的工商變更登記為準。
換言之,潤陽股份當前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化債。
財務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31日,潤陽股份資產總額為375.26億元,負債總額為298.6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9.58%。
不過,較2023年12月末,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減少了3.59個百分點。
上市之路仍然艱辛
將債權變更為股權後,潤陽股份的股東數量擴充為25位。而考慮到該公司還在同步處理其他債務,不排除未來再出現以債轉股形式所新增的股東。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兩家光伏設備公司將9億元債權轉化為股權增資,其與潤陽股份也有補充約定。而在這一約定之下,潤陽股份則給出了要繼續尋求上市的承諾,或是通過IPO、或是通過並入A股公司。
根據公告,潤陽股份、潤陽股份創始人陶忠龍、潤陽股份大股東悅達集團及其控股公司(統稱為承諾人)承諾,潤陽股份將於規定時間前完成IPO上市(A股主板、科創板、創業板)或並入A股上市公司。若完成上市時,捷佳偉創和奧特維所持潤陽股份的市值低於上述債轉股金額,那麽承諾人將以上市公司股票或現金進行補償;若未能完成上市,則由承諾人回購兩家公司所持股份。此外,捷佳偉創、奧特維還與承諾人約定了上市前被全額收購的情形,其補償則參照上市條件。
實際上,從捷佳偉創和奧特維的角度來看,這次債轉股增資雖然以“犧牲”其對潤陽股份的債權為前提,但也是為後續“變現”上了保險。
“通過債轉股的方式來增資,捷佳偉創和奧特維或是考慮了在潤陽股份當前的資金狀況下,貨款短期內難以回收的可能性。”一位行業分析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不過,這份保險並非萬全。
一位財務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將債券轉化為股權,最終能否產生收益也存在不確定性。”該人士分析,如果目標公司未來經營基本麵持續惡化,整體估值低於交易時的估值,則這筆債權轉股權的投資將會折損。“雖然雙方有了回購約定,但市場上回購不成的情況也存在。”
在此次債轉股增資中,潤陽股份的估值為80億元,這一數字與通威股份收購時相比有所縮水。與此同時,該公司目前也麵臨一定的經營壓力——2024年1月至10月,潤陽股份實現營業收入122.89億元,虧損5.96億元。
不過,雖未能被通威股份收購,但獲得悅達集團10億元注資後,潤陽股份稍有“喘息”。
但麵對較為龐大的股東隊伍,上市或被A股公司收購,依然是投資人對潤陽股份最為殷切的期盼。
這仍然是一條艱辛之路。
以IPO為例,記者統計發現,自2024年以來,滬深兩市共計23家光伏公司公布了IPO項目進展,合計募資780.42億元。這其中,15家光伏公司終止IPO,僅3家公司於2024年成功上市,2家公司注冊生效待上市,另有3家公司目前仍處於在審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