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業“洗牌”不停息。近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發布了多張紀律處分決定書,劍指7家私募及旗下共計21位高管的違規行為,其中出現了百億級私募平安財富理財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平安財富”)的身影。
公開資料顯示,平安財富為一家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的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因其未按照規定及約定進行信息披露等違規行為被暫停新產品備案6個月。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5日,今年以來中基協針對私募及其高管開出的紀律處分書已超過60份,相比於去年同期顯著增長。與此同時,今年以來注銷登記的私募數量是去年同期四倍有餘。在業內人士看來,伴隨著行業監管體係不斷完善和細化,一批專業能力欠缺、合規意識淡薄、隻想賺快錢的管理人逐步退出市場。
平安財富存在三大違規行為
1月27日,中基協一口氣發布32份私募紀律處分決定書,涉及7家私募及旗下21位高管,其中出現了百億級私募平安財富的身影。
相關紀律處分決定書顯示,平安財富存在三大違規行為:
一是從事與私募基金管理相衝突或者無關的業務。據悉,平安財富從事谘詢類業務,主要包括財務顧問服務、投資顧問服務和其他顧問服務等。
二是未按照規定及約定進行信息披露。旗下多隻私募基金產品涉及關聯交易,但未按照規定向投資者披露關聯交易等可能影響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大信息。
三是部分私募基金產品募集完畢後未及時進行備案。
因此,中基協決定對平安財富進行公開譴責,並暫停受理其私募基金產品備案六個月。
公開資料顯示,平安財富於2015年1月在中基協完成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注冊及實繳資本均為1億元。截至2018年3月底,平安財富存續的私募基金產品共計111隻,總存續規模約255億元。
早在2023年1月底,平安財富就曾被上海證監局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據悉,該私募存在4類違規行為:一是未充分履行謹慎勤勉義務,未合理審慎地審查用於產品宣傳的相關數據;二是未遵循專業化經營原則,從事與私募基金管理無關的業務;三是未按照基金合同約定向投資者披露關聯交易等可能影響投資者合法權益的重大信息;四是未按規定及時向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報告更新管理人的有關信息、產品清算等重大事項。
除了平安財富,今年以來多家知名私募因違規行為被暫停備案。
1月17日,中基協披露了11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其中便出現了知名私募上海添橙投資的身影。相關紀律處分決定書顯示,上海添橙投資存在6項違規事實,中基協決定對添橙投資進行公開譴責,並暫停受理私募基金產品備案12個月。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5日,中基協針對私募及其高管的違規行為開具了84張紀律處分決定書,相較於去年同期顯著增長。
私募“差等生”加速出局
私募違規行為密集被點名的同時,行業中的“差等生”也在加速離場。
中基協公示信息顯示,截至2月5日,今年以來私募注銷登記數量已達276家,而去年同期注銷登記數量僅為66家。
值得一提的是,注銷登記的私募中不乏管理規模較大或知名度較高的機構。
比如,中基協公示信息顯示,今年包括金晟資產、橫琴金晟、深圳金晟碩業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深圳金晟”)和西藏金晟碩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西藏金晟”)在內的4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同日被監管部門注銷管理人登記。
根據金晟資產官網,該機構在中基協備案總認繳管理規模一度超過600億元,核心團隊由來自大型金融機構、對衝基金母基金、投行和律所等專業機構的資深人士組成。
珠海恒大普惠資管於今年1月27日注銷登記,公開資料顯示,這家私募股權、創投基金管理人的實控人是中國恒大集團,注銷前顯示的注冊及實繳資本均為3億元。
行業生態持續改善
“想賺快錢,管理粗糙的私募,未來會加速退出市場。”某私募研究員直言。
他表示,去年8月1日起,《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正式實施,從募集、投資、運作等環節引導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規範運作,而且去年以來多地證監局陸續開展私募管理人自查工作,一些基金經理違規掛職、盡職調查工作不夠審慎等行業認為無關痛癢的問題,均會被監管部門指出其中蘊藏的風險,並予以警示或處罰,因此,行業生態淨化今年進一步提速。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行業監管體係優化下,主動注銷的私募數量明顯提升。
中基協數據顯示,2024年注銷登記的私募管理人數量為1501家。其中,主動注銷私募為571家,占比相較於去年的23%提升超15個百分點。
“行業優勝劣汰加速過程中,越來越多私募將重新審視自身合規水平和專業能力,或進一步完善合規風控體係,或主動退出,這是行業走向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的必經之路。”一位老牌私募創始人感慨稱。
作者:馬嘉悅 曹妍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