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07:30:05
2024年12月31日,上證指數收於3351.76點。至此,2024年A股市場交易畫上句號。回顧過去一年,A股市場在跌宕起伏中夯實底部,紅利與成長風格交替接力,各類主題機會輪番上陣……
千淘萬漉,吹盡黃沙始到金。2025年迎麵而來,A股投資者該如何捕捉市場主線?中國證券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對於2025年投資配置邏輯,多家研究機構一致將焦點對準新質生產力。機構人士認為,2025年,市場風格會更均衡,成長板塊更具彈性;配置上,沿著政策支持方向和ROE(淨資產收益率)結構性改善線索擇優布局。
● 本報記者 周璐璐 林倩
新質生產力帶來產業升級投資機遇
2024年,A股市場跌宕起伏。2024年三季度末以來,積極政策持續推出、落地,夯實市場底部,積蓄向上動能。
展望2025年,誰將是A股市場配置層麵的中流砥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圍繞新質生產力進行布局成為機構人士共識。
“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的產業升級投資機遇值得關注。”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表示,當前以人工智能(AI)、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等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正在驅動第四次工業革命到來。
從產業趨勢角度看,國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林榮雄建議投資者重視半導體行業的投資機遇。他表示:“以半導體為核心的科技成長主線跡象開始明顯,當前我國正處於明顯的半導體上行周期,期待半導體在行業景氣拐點來臨、AI產業鏈海外映射等多重因素推動下,能夠形成年度產業主線。”
AI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領頭羊”,將驅動以“AI+”為核心的全新配置邏輯。在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夏看來,國產AI算力發展日新月異,崛起已是大勢所趨,並空前催化產業鏈硬件革命;同時,算力提升擴展AI的場景化應用麵積,AI產業鏈投資方向有望向AI應用方向持續擴散。
談及產業投資機遇從何而來,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認為,這將主要來自外部競爭博弈與內部政策支持。外部方麵,在激烈競爭壓力下,市場最終將“以我為主”,將關注點回歸自身科技創新、內需消費等領域;中國與海外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布局有差異性,也各有側重,其中在半導體、人工智能、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的競爭正在白熱化,也蘊含了豐富的投資機遇。內部方麵,近年來各地政府引導基金培育了一批富有特色的產業集群,湧現出“合肥模式”等成功案例,政府股權投資未來有望在引導和支持新質生產力方麵發揮更重要作用。
市場風格更均衡 成長更具彈性
回顧2024年,A股市場風格演繹極致:先是極致的紅利(1-9月中旬)風格,然後是極致的科技成長風格(9月下旬至今)。展望2025年,機構人士認為,市場風格會更均衡。
“2025年市場變化頻率可能高於2024年,但振幅或收窄。”研究部首席國內策略分析師李求索判斷,短期內仍處於政策發力的關鍵窗口期,預期變化或將對估值修複節奏產生影響,中期市場表現取決於業績拐點確認和回升彈性,估值驅動向業績驅動切換的過程也難免波折。
張夏認為,A股市場風格有2年-3年周期輪動的特征,增量資金屬性和環境決定了主要的風格。在過去三年整體大盤價值和紅利風格占優後,2024年9月風格開始新一輪變化。
從增量資金角度看,張夏表示,未來兩年,成長風格有望占優,而ETF作為主力增量資金時,市場風格偏大盤成長股;階段性融資餘額作為主力增量資金時,小盤成長股相對占優。
從經濟環境角度看,張夏認為,未來兩年市場流動性有望保持相對充裕,隨著政策和經濟預期的變化,市場資金也會在大盤成長股和小盤成長股之間來回切換。
從景氣度層麵看,李求索認為,市場關注點或重回景氣視野,並重回賽道布局。“我國部分產業基本麵曆經多年調整,產能有望在政策引導及產業自身趨勢下走向出清,景氣度回升的產業2025年有望逐漸增多。結合投資者風險偏好改善,過去3年的投資理念可能麵臨調整,賽道研究、景氣投資有望逐漸回歸。”李求索說。
沿政策支持方向和ROE結構性改善線索布局
在2025年新一輪的較量和押注中,投資者將繼續進行智力和耐力的比拚。圍繞機構看好的投資主線與行業細分領域挑選標的,或是贏得較量的重要一步。
記者梳理發現,多家機構均建議,圍繞新質生產力,沿著政策支持方向和ROE結構性改善線索擇優布局。
證券首席策略官陳果建議,戰略關注“兩重”“兩新”政策加碼方向。“兩重”建設是指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政策加碼即加大力度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以及擴大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品種和規模等。
據陳果梳理,“兩重”建設方麵,續建基礎設施、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地下管網建設、城市更新等領域增量資金需求較大;除傳統基建領域外,科技研發、創新創業或也是高質量發展主題下的重點投向領域。對於“兩新”,陳果預測,後續若品類擴充,消費電子是可能方向;設備更新方麵,除中遊資本品報廢更新補貼外,推動各領域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也有望成為政策重點導向,或推動相關軟件、自動化設備等增量需求。
“績優成長、內需消費、並購重組三條重要賽道值得關注。”秦培景表示,績優成長方麵,關注技術驅動的新興產業。綜合考慮規模增速和產業階段、確定性、市場空間、A股參與度、商業模式等因素後,建議重點關注AI終端、智能汽車、商業航天三大領域。內需消費方麵,從必選消費逐步拓展至可選消費行業,即從當前到2025年年中,在消費板塊內的配置策略從攻守兼備逐漸遞進到彈性品種。並購重組主題方麵,建議投資者把握兩類機會:一是以產業鏈整合、做大做強為導向的產業內並購重組,重點關注電子、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等領域;二是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產業升級為導向的跨產業並購,重點關注已公告控製權變更或實控人有體外資產的企業。
開源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韋冀星建議把握兩大主線:其一,中長期核心主線是“以我為主”下的科技科創,現在市場所處環境,即“溫和的盈利+風險偏好改善+重組並購政策支持”,是科技成長板塊的上佳環境;同時,當前重組並購周期重啟和國內政策對科技產業的支撐仍將持續。其二,經濟修複是慢變量,隨著經濟修複帶動消費盈利的全麵修複,消費品迎來估值與盈利的雙擊,消費會成為第二波市場主線。而在此過程當中,以券商為代表的非銀金融板塊將持續表現出色。
发表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