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5 07:34:29
來源:@華夏時報微博

華夏時報記者 盧夢雪 北京報道
12月28日,由華夏時報社主辦的2024(第四屆)華夏公益論壇在北京隆重啟幕,主題為“公益照耀中國”。
據記者了解,這已是華夏公益論壇走過的第四個年頭,通過這個平台,大家認識了很多堅守的公益人、聽到了很多溫暖的公益故事、匯聚了很多公益力量……經過前三屆的舉辦,華夏公益論壇已形成廣泛而深入的社會影響力。
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匯添富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李文在大會上作了《金融向善,愛能改變——匯添富基金的公益之路》的主題演講,生動講述了匯添富基金的公益事業。
李文表示,匯添富基金的公益之路,始於“河流ⷥ퐢公益助學項目,它讓公益成為匯添富的第二事業,在金融向善的路上砥礪向前,見證更多的愛能改變。
“河流ⷥ퐢,見證“愛能改變”的力量
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村莊,有村莊的地方就有孩子,有孩子的地方就有希望。2008年,一則關於雲南怒江州學生“飛索求學”的報道轟動社會。由於山路險阻、交通不便,孩子們需要懸掛在一根鋼索上,每天從湍急的怒江上空“飛過”。
李文介紹,“當我們實地探訪時,內心被深深地觸動,當地的教育條件如此簡陋,‘一師一校’的現象仍如此普遍,孩子們的求學之路是如此艱辛。”
“於是,我們開始考察捐建一所寄宿製學校,去幫助一批學生,為改變中國西部鄉村教育現狀、實現教育公平,盡一份心、出一份力,‘河流ⷥ퐢公益助學項目自此正式啟動。”李文表示。
從怒江啟航,“河流ⷥ퐢公益助學項目沿著祖國西部的河流溯源而上,十六年來,該項目依次走過四川金沙江、寧夏黃河、甘肅大夏河、貴州柳江、湖北清江、青海大通河、廣西右江、湖南湘江和內蒙古嫩江,捐建了10所設施一流的寄宿製添富小學,並根據學校的發展需求,持續完善和升級學校的各項基礎設施,致力於打造西部鄉村小學的硬件標杆。
“今年5月,當我相隔10年再次回到‘河流ⷥ퐢第三所學校——寧夏涇源縣蘭大莊添富小學,看著眼前現代化的教學樓、衛生整潔的食堂,以及完善的多媒體教室、夢想中心、圖書室、音樂室,回想起第一次考察時年久失修的老校舍,心中無限感慨。”李文深情地說,“十六年的奔跑,我們深刻體會到,這條路充滿風雨、充滿挑戰,但更充滿陽光、充滿希望。因為,我們篤信,隻要我們所有的愛心、所有的努力、所有的堅持,都是為了孩子們的快樂成長、夢想成真;為了老師們的安心工作、事業有成;為了村民們的生活美好、富足安康,我們一定會看到更多的彩虹和美好。”
記者了解到,如今的蘭大莊添富小學已經從全鄉教學評比的最後一名,發展為固原市涇源縣的農村示範學校,孩子們在更加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中快樂地讀書、健康的成長,蘭大莊也終於不再是“爛大莊”。
李文介紹,在捐建“河流ⷥ퐢項目第一所學校的過程中,匯添富就意識到,西部鄉村教育的困境不僅在於硬件設施的落後和不足,師資力量的匱乏和不穩定,老師的知識結構、教學經驗和視野局限等問題更為突出。
於是,項目啟動伊始,匯添富就將鄉村教師培訓作為項目的核心,把鄉村教師從偏遠的大山帶到上海,讓他們在接受先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同時,去豐富經曆、開拓視野、改變認知。
十六年來,基金會已連續舉辦了十七期鄉村優秀青年教師培訓;同時舉辦了七屆鄉村教育管理研習班,幫助添富小學的校長們實現了教育管理上的提升和轉變。
目前,“河流ⷥ퐢公益助學項目先後捐建了10所設施一流的寄宿製“添富小學”,累計培訓了1700多名鄉村教師和上百名校長,直接受益學校85所、受益師生超過15000人,形成了一套“軟性投入為主,硬性投入為輔,軟硬兼顧”的運作模式,成為了一個具有廣泛社會影響力和公信力的品牌公益項目。
金融向善,匯添富的第二事業
匯添富基金自成立伊始,就致力於成為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受人尊敬的資產管理公司,把“感恩”作為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之一,將公益作為公司的第二事業,堅信愛與長期的力量,持續打造項目化、專業化、平台化和長期化的匯添富公益事業。
李文介紹,“2010年,匯添富成立了上海基金業首個公益基金會——上海匯添富公益基金會,通過專業組織來規範公益事業的開展。除了基金會的保駕護航,我們也堅持用經營企業的理念和方法來對公益項目進行體係化和全過程的專業管理。”
近年來,匯添富在醫療健康、民政濟困、金融公益、應急救災等多個領域愛心付出、持續深耕,創新出多元化的公益項目體係,發起了“生命之光”“基業上善”“致敬城市建設者”“普匯咖啡”等多個品牌公益項目,在金融向善的路上步履不停、躬耕不輟,以愛書寫公益事業的新篇章。
“社會責任,同道同行,金融向善,愛能改變。黨的二十大奏響共同富裕的時代強音,第三次分配成為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方式,公益事業正承擔起新時代更大的社會責任和曆史使命,中國公益之路任重道遠。匯添富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繼續以純粹無私的公益之心,以合作開放的公益態度,以專業規範的公益實踐,以長期堅持的公益信念,共同為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貢獻公益力量,見證更多‘愛能改變’!”李文表示。
責任編輯:方鳳嬌 主編:文梅
发表评论
留言: